据史料载:明太祖朱元璋曾问部属:天下什么样的人最快乐?众大臣的答案五花八门,朱元璋均不满意。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:畏法度者最快乐。朱元璋连连称好,大加赞赏。很多人不解,万钢解释说:“畏法度者”因为害怕国法的惩罚,就不敢不遵纪守法、洁身自好。不贪赃不枉法,当然心安理得,心情舒畅,自然最快乐。
很显然,万钢的快乐观是建立在这样的事实基础之上:官员不畏法度,则目空一切,必贪赃枉法,终将因违法犯罪而身陷囹圄,甚至命丧法场。与其不畏法度落个犯罪的下场,不如敬畏法度以求善始善终。
这个观点其实很有现实意义。我们经常看到、听到、读到某某贪官在法庭上痛哭流涕、悔恨交加,在监狱里一夜白头、抑郁成病的情节。他们悔什么、恨什么?还不是悔当初把手中的权力当“私有财产”,随心所欲换钱、换财、换色;还不是恨自己将党纪国法抛脑后,恣意妄为,总以为法纪对于自己,就像大贪官胡长清所形容的,是“牛栏里关猫”,活动余地大得很,哪知道终究还是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”。只可惜这后悔来得太晚了。
畏法度,实际上是为官者应有的一种自律意识。权力是一柄双刃剑,既能成为服务社会公众的手段,也能变成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;既能成为“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”的载体,也能让人滑入犯罪深渊,沦为阶下之囚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,手中多少都有一些权力,若无所“畏惧”,终将重蹈众多贪官的覆辙;若心中有个“怕”字,怕辜负党的重托,怕有负人民群众的期望,则会兢兢业业,恪尽职守;怕群众背后指脊梁骨,怕党纪国法制裁,则会小心谨慎,不越雷池半步。只有有所怕,才能绝非分之想,拒非分之物,不做非分之事。这样的干部反而最快乐。
毋庸讳言,当前反腐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。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正常现象,有时或许会让我们产生一些幻觉,萌发侥幸心理。这很危险。面对种种诱惑,我们不妨以不变应万变,放个“怕”字在心中,多一点警觉,多一点清醒,多一点自尊和自重,多一点自我约束。这样,人生的每一步才会踏实,人生才会充满快乐!
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
"网络谣言曝光台"
https://www.piyao.org.cn/yybgt/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www.12377.cn/
江苏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
信箱:js12377@jschina.com.cn
举报电话:025-84412377
无锡网上有害信息举报平台
https://wx.js12377.cn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