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“热官”,就是那些管人、管钱、管物、管审批等的领导和干部。官不在大,有权则灵。“热官”之热,是因为权力炙手可热,进而有求于己的人踏破了门槛,热闹了门庭。“冷做”,表现为“按本色做人、按角色干事”的冷静,“位高不谋私、权重有清风”的操守,“臣门如市、臣心如水”的定力,“宠辱不惊、得失无意”的淡泊。
历史上的“热官”,多如恒河之沙,然而,结局却不尽相同。个中原因可能与“为谁用权、如何用权”有关。西汉的翟公,任廷尉时,宾客盈门;被贬后,门可罗雀;后复职,宾客又欲前往。翟公便在自己门前写了几行大字:“一死一生,乃知交情。一贫一富,乃知交态。一贵一贱,交情乃见。”翟公经过一番从热到冷的宦海沉浮,一语道出了“热官”的热源——多半在于权力,而不是自己有什么特殊魅力。明代的沈鲤和张居正曾同朝为官,前者贵为帝师,后者官至内阁首辅,都称得上是货真价实的“热官”。然而,张居正“荣宠至极,而不能自抑,反张气焰”,本事大胆子也大,能干事却不干净,结果“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”。相反,沈鲤“虽做热官,自处常在冷处”,做到了上不负时主,下不阿权贵,中不侈亲戚,外不结朋党,“不张气焰,不过享用,不作威福”,赢得了“乾坤正气、伊洛真儒”的美誉。
“热官冷做”是一种境界,一种清醒,一种自律。有的干部不懂“热官冷做”的道理,他们错把公权当私权,错把利益关系当朋友关系,错把职务影响力当人格魅力。热衷于灯红酒绿、声色犬马的生活;热心于勾肩搭背、投桃报李那一套;热爱打官腔、摆官谱、做官样文章。如此风光、高调地“热做”,伤了群众的心,损害了干部队伍的形象和威信,也贻误了党的事业。因为社会分工需要,官有热冷很正常,但党员干部不能只羡“热官”之热,更要学会“热官冷做”,即使做了“冷官”,甚至连乌纱帽也没有,照样要有“进亦忧,退亦忧”的情怀,时刻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,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,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,热心干事而不是热心当官,做到任何时候都能稳得住心神、管得住行为、守得住清白。
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
"网络谣言曝光台"
https://www.piyao.org.cn/yybgt/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www.12377.cn/
江苏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
信箱:js12377@jschina.com.cn
举报电话:025-84412377
无锡网上有害信息举报平台
https://wx.js12377.cn/